首頁頭條—正文 分享
清代海南唯一探花故里:崇學重教人才輩出
2022年03月09日 14:55 來源:中國新聞網(wǎng)

圖為高林村村前有水田,后靠青山,風光秀美。 張博 攝

  中新網(wǎng)海南定安3月9日電 題:探訪清代海南唯一探花故里:崇學重教人才輩出

  作者 符宇群

  位于海南省定安縣龍湖鎮(zhèn)的高林村,村前有水田,后靠青山,風光秀美,是清代海南唯一探花張岳崧的故鄉(xiāng),擁有“一方水土三代功名”的美譽。

  高林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間,距今約有300年。該村民居大多為清代建筑,擁有豐富的歷史文物遺存,尤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——張岳崧故居、張氏宗祠為代表,同時還有日月井、古官道、駝峰木雕、匾額、張岳崧手書陰刻葵木楹聯(lián)等。2010年,高林村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,2013年被列為全國第一批傳統(tǒng)古村落。

圖為張岳崧直系第七代后裔張黨權介紹張岳崧故居!×栝 攝

  據(jù)史料記載,清嘉慶十四年(1809年),張岳崧高中恩科殿試一甲第三名進士,成為海南歷史上唯一探花,歷任翰林院編修、陜甘學政、兩浙鹽運史、湖北護理巡撫等職。他工書能畫,被世人譽為“寫絕”,與“讀絕”丘濬、“忠絕”海瑞、“吟絕”王佐齊稱為“瓊州四大才子”。

  “我的祖先張岳崧曾受林則徐委托,協(xié)助辦理雷州、瓊州禁煙事務!弊鳛閺堅泪轮毕档谄叽笠岬膹堻h權,對張岳崧史實如數(shù)家珍,20多年來不僅義務維護村里先人的古文物,還當起了義務講解員,每天為慕名而來的游客、學者講述張岳崧家族歷史往事。

圖為張氏宗祠,四合院式結構,是張岳崧居官時所建。 凌楠 攝

  張黨權介紹,“一方水土三代功名”是指張岳崧及次子張鐘彥登進士、四子張鐘秀中舉人、其孫張熊祥亦中舉人,孫媳許小韞又是海南五大才女之一。三代功名的家庭在海南歷史上是少有的,堪稱“海南第一家”。

  為更好地傳承弘揚高林村的歷史文化,2015年開始,定安縣啟動高林祠堂和張岳崧故居古建筑修繕項目,對張岳崧故居、張氏宗祠、上衙、下衙古屋等進行修復,同時大力改善村中居住環(huán)境。整個村莊按照“修舊如舊”原則修復,盡可能保留原有石板路及古民居,維持古樸與自然的村容村貌。

圖為張氏宗祠內(nèi)精美的駝峰木雕!×栝 攝

  目前村內(nèi)張岳崧故居有兩處,一處為出生之祖居,今僅剩正屋1幢,院內(nèi)兩側有張岳崧親手栽種的百合、含笑花!肮示娱T坊上的匾額‘容安山館’字樣是張岳崧親筆所題。”張黨權說,為官數(shù)十年張岳崧不曾增置一分田產(chǎn),在張岳崧看來,房屋“僅避風雨,容膝可安”即可,無需豪華。

  另一處位于出生故居的西南面,四合院式結構,為張岳崧居官時所建的張氏宗祠,今存正屋1幢,后屋1幢,兩側橫房2幢。如今山門、前殿西廂及東廊廡均損毀,其余尚存完好。在張氏宗祠內(nèi),還保存展示著不少張岳崧手書的橫幅、對聯(lián)、抄本等手跡遺物。

圖為村中古跡——日井!×栝 攝

  最令張黨權津津樂道的,是張氏宗祠內(nèi)向世人展示的張岳崧德孝文化。張黨權介紹,在修訂族譜時,張岳崧精心擬定《家訓十則》,內(nèi)容包括《官箴》《民則》《勸孝》等,體現(xiàn)了張岳崧重視教育對家庭的影響,從家庭內(nèi)的個人行為,到對外交往為官方面列下守則,希望子孫后代傳承良好家風。

  “大貴莫過學道,至樂無如讀書”、“清、慎、勤,為官之道;才、智、勇,務實之姿”……在高林村內(nèi),亦有不少張氏家族勸學、為官、交友等語錄被雕刻陳列在村道之間,敦促后人傳承良好家風家訓。

圖為高林村內(nèi)的張岳崧雕像!×栝 攝

  高林村后人不負先輩厚望,村中人才輩出。據(jù)《定安縣志》記載,道光年后至清朝末年高林村人除了考中進士、舉人外,還有十一人被舉貢士。

  在良好家風的影響帶動下,高林村耕讀傳家、勸學助教的傳統(tǒng)代代相傳。每年張岳崧教育基金會都會為村中學生發(fā)放入學獎學金,截至目前已有近600名學子獲得獎學金,其中不乏就讀于復旦大學、劍橋大學等國內(nèi)外知名學府的學生。

  “我作為張岳崧的后人,理應把他的文化傳承弘揚下去,讓代代子孫向老祖宗學習!睆堻h權說,每年有2萬人次左右的學者、游客參觀學習張岳崧的廉政文化和耕讀、德孝文化,下一步希望繼續(xù)傳承好張岳崧文化,以文化帶動當?shù)芈糜萎a(chǎn)業(yè)發(fā)展,讓村民生活越過越好。(完)

編輯:李奧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