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如何過立春?乾隆寫春帖,有人打土牛
2022年02月09日 14:51 來源:華西都市報

  “春牛春杖,無限春風來海上。便與春工,染得桃紅似肉紅。春幡春勝,一陣春風吹酒醒。不似天涯,卷起楊花似雪花。”年屆花甲的蘇軾,用一首《減字木蘭花·立春》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期待,也讓宋代立春的一些民俗躍然紙上。

  立春,二十四節(jié)氣之首。春木之氣始至,故稱為“立”。立春,萬物更新,盡管春寒料峭,其實春意盎然。

  自秦代以來,中國就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,所謂“一年之計在于春”,立春之日迎春習俗自宮廷到民間都極為重視。古人在立春這天有哪些民俗呢?博物館收藏的一些文物為你揭曉答案。

  小兒著鞭鞭土牛

  “小兒著鞭鞭土牛,學翁打春先打頭!彼未鷹钊f里在《觀小兒戲打春牛》一詩中描述了立春打土牛的場景。

  中國人重農時,在立春之日迎接春天的到來,祈禱新的一年農事順利,是舉國上下的大事。這一天,無論是宮廷或民間,都會舉行“打春!钡幕顒印

  “萬物蘇萌山水醒,農家歲首又謀耕”,“牛耕年豐”是春天永恒的話題。古代的地方長官以“鞭打春!眮怼按咿r耕作”,開始一年的春耕。

  不過,?墒寝r耕社會非常貴重的動物,這里打的“!笨刹皇钦媾,而是用泥做成的春牛。明末張岱《夜航船》中提到:“今于立春日前迎春,設太歲土牛像,以送寒氣!

  到了清代,立春當日,要將泥塑的春牛從午門抬入宮內,百官用彩仗鞭牛,寓意催促老牛下地耕田,將春牛的碎片搶回家,寄托著人們心中對豐收的希冀、幸福的憧憬,以及對風調雨順的祈求。

 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的清代《春牛圖》,描述了立春迎春的習俗,圖中春牛旁邊的人是司掌萬物萌生的句(gōu)芒神。據悉,春牛芒神的制作非常嚴格,在規(guī)格上需反映時節(jié)的諸多特點:牛高四尺,象征著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個季節(jié);牛長八尺,象征春分、秋分、夏至、冬至、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這八個重要節(jié)氣;牛尾長一尺二寸,象征一年十二個月。勾芒神身高三尺六寸,象征農歷一年三百六十日;手中之鞭長二尺四寸,象征二十四節(jié)氣。

  春幡春勝頭上戴

  定州博物館藏出自靜志寺塔基地宮一枚鏤空小幡,正中鍍金處實地子上鏨“宜春大吉”四字,宜興博物館藏出自北宋法藏寺地宮一枚鏤花銀幡,鏨“宜春耐夏”四字,學者推測這是立春的時候女子懸綴于釵頭的春幡。

  這種飾物立春開始流行,女孩子們會在簪子上系剪裁的小幡,有時會用小而輕薄的玉片來代替。

  蘇軾在《減字木蘭花·立春》中提及“春幡春勝,一陣春風吹酒醒”。根據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俞香順的闡述,春幡既可指懸掛在戶外的旗子,也可指女子插戴的旗子狀頭飾,而“春勝”又稱剪勝、彩勝,因為古人有剪紙迎春的習俗,他們剪成圖案或文字,可做裝飾品,也可以做頭飾,在這個春天,認真梳洗打扮自己。

  女子用烏金紙或布帛剪制成燕子、雞、柳枝、花卉、蝴蝶等花鳥蟲卉的樣式,將春勝戴在頭上,和現代人春節(jié)前夕熱衷燙頭發(fā)的習俗有些類似,頗有點新年“從頭開始”的味道。

  乾隆御筆春帖子

  宋代制度要求,翰林學士在立春、端午等佳節(jié)要撰寫帖子詞,貼在皇宮各處,內容大都是歌頌升平、吉祥祝福之類,其中,立春日寫的稱“春帖子”,歐陽修、宋祁、蘇軾等都寫過。

  據《國朝宮史》記載,清宮定制,凡是在新年之前立春,春帖子須在立春前20日恭進,若是新年之后立春,春帖子則在立春之日20天以后進呈。

  宋乾道八年(1172年)立春,時任禮部侍郎兼直學士院的周必大,也給皇帝閣寫了篇《立春帖子》,歌頌太平盛世:“日向皇都永,冰從泰液融。八荒開壽域,萬國轉春風!

  春帖子不僅是朝中詞臣恭進,皇帝有時也會親書絕句。乾隆皇帝就十分熱衷于親書春帖子,并將御制春帖子發(fā)給大臣恭和。沈陽故宮曾經展出了一幅乾隆皇帝御筆親書的春帖子——清弘歷行書壬申春帖子詞軸,上書“壬日立新春 重重吉并臻 百昌欣律轉 萬福自天申……”,與史料記載其“親揮帖子更”十分吻合。

 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

編輯:李奧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