給中國典籍中妖怪上戶口 他發(fā)現(xiàn):90%妖怪都與人為善
2023年01月20日 09:44 來源:成都商報

  給中國典籍中的1080種“妖怪”上戶口 他發(fā)現(xiàn):90%妖怪都與人為善

  《中國奇譚》是開年最火動畫,除去中國水墨等獨特的動畫風格、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(jié)之外,讓大家心心念念的還有里面的小妖怪們。

  他們似乎與人們記憶里兇惡的妖怪形象不同,這些小妖怪活潑、頑皮,甚至還很善良。這,還是正經(jīng)的妖怪嗎?

  妖怪形象有文字記載的以先秦時代為開端,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。這些妖怪們,有不少與從古至今中國人的傳統(tǒng)習慣息息相關。比如即將到來的除夕團圓之夜,無論是放爆竹、貼春聯(lián)、掛燈籠,傳說中都是為了要嚇跑一種名叫“年”的怪獸。

  不過作家張云歷時10年,從典籍中整理出1080種妖怪和他們的故事,他發(fā)現(xiàn),“大約90%的妖怪都是與人為善的,除非被招惹,否則不會主動傷害人!

  出生在安徽鄉(xiāng)村的張云,自小就喜歡聽老人們講述古老的妖怪故事,那些神秘的、虛幻的傳說將他深深吸引。

  長大后的張云,耗費數(shù)十年時間搜尋典籍,試圖將被遺忘近百年的妖怪文化重新打撈上岸。到目前為止,他已經(jīng)為大約1080種妖怪“上戶口”,把它們的故事集結(jié)成書,出版了《妖怪奇譚》《妖怪奇譚·狐雨》《講了很久很久的妖怪故事》《貓怪》《作妖》等作品,呈現(xiàn)出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那些更豐富、立體的妖怪形象。

  性格鮮明的中國人

  創(chuàng)造出精彩紛呈的妖怪形象

  妖怪是什么?人們普遍認為,許多動物、植物甚至普通物品,和人類一起生活得久了,便會沾染“人氣”,成精成怪。這些與人們一同生活的妖怪們,往往都充滿了溫情,甚至將人類當做自己的家人來看待。比如一只明代的小妖怪“提燈小童”,便是如此。

  傳說,有一位姓張的老人,晚上從田野里回家,天黑路滑,十分不便。這時,忽然看到前方有一個小男孩挑著燈前來對他說,“爺爺,我特意來接您老人家回去!”老人雖然很疑惑,但還是十分感動地伸出手扶著小孩的胳膊前行。等走到了有人家的地方后,燈籠突然熄滅,小孩也不見了。老人仔細一看,自己手里抓著的竟然是家中一把破舊的笤帚。

  試想一下,當老人清晨離開家之后,屋內(nèi)雖然空無一人,但陪伴了老人良久以至于通了人性的器物們,都在翹首以盼老人回家。直至深夜,老人還不歸來,放心不下的笤帚只好化身為一個提著燈籠的小男孩,尋找他們掛牽的爺爺,接他回家。這一只小妖怪,竟仿佛真如老人的子孫一般。

  在中國古人的記錄里,妖怪不僅像人一樣,有喜怒哀樂、善惡俊丑,不同時期的妖怪的特點也是不同。比如先秦時期妖怪雄渾浪漫,兩漢時期妖怪開始脫離半人半獸、能力巨大的“創(chuàng)世”級妖怪,更加趨向于大自然……

  而唐代妖怪,大約是因為當時人們生活富庶、民風自由,故而妖怪們的性格也十分瀟灑自如。

  比如唐代的驢妖。傳說唐代天寶年間,有一家人正在聚會,酒酣耳熱之際,忽然有一只巨大烏黑的手臂從燭火的陰影中伸出來,責怪道:“你們聚會,也不叫上我,太不夠意思了吧!也給我吃一些肉!”人們覺得奇怪,給了它一些肉,不久,這只手臂又伸出來說,“感謝您給我的肉,我吃完了,請再給我一些!比绱朔磸投啻,人們終于覺得不耐煩,拔出刀劍砍斷了這只手臂,竟發(fā)現(xiàn)那是一只驢腿。第二天,大家沿著血跡追蹤,才發(fā)現(xiàn)不遠處一戶人家養(yǎng)的驢,昨晚無緣無故少了一只腿,原來這就是昨晚前來要酒肉吃的驢妖。

  這樣的妖怪,與其說“可怕”,不如說更像朋友聚餐時,從隔壁桌突然上來搭訕的“社!薄詈笠驗樨潏D這一口酒肉損失了一條胳膊,讓人又氣又笑。

  張云說,“樂于助人、古道俠腸、睚眥必報、真誠單純、戲謔調(diào)皮……性格鮮明的中國人,創(chuàng)造出了同樣精彩紛呈的妖怪形象。這些妖怪深層次地參與到了中國人的世俗生活,婚喪嫁娶、柴米油鹽、恩怨情仇,它們對人類的態(tài)度,便是人類對自身的態(tài)度。”

  “妖怪”的背后

  是“人的學問”

  “妖怪”的誕生,往往是因為古人對自然認知不足,加之難以解釋各種離奇現(xiàn)象引發(fā)的視覺、聽覺、觸覺乃至心理感應,便出現(xiàn)了種種傳說。

  在張云看來,妖怪并不能簡單地歸為封建迷信!把扇伺d”,妖怪的故事是一面鏡子,從另一側(cè)面反映當時的人心、欲望和表達,是社會狀態(tài)、人類心理、文明衍化的映射,“簡而言之,妖怪,存在于人心和世界的縫隙之中,人妖共存,有人的地方才有妖。因為妖怪,只存在于人的頭腦、意識之中,反映的是人的深層次精神世界!

  因此,“妖怪”的背后,充滿著當時人們探索世界時的一些哲學思辨,是人類歷史、文化、宗教、思想、風俗等多方面的交融,是“人的學問”。

  此外,翻閱妖怪故事,會發(fā)現(xiàn)中國具有教化意義的妖怪故事特別多,這些口耳相傳的妖怪故事,往往也蘊含著“人與自然和諧相處”“與人為善、相互尊重”“因果報應”等等簡單的道理。

  “除了哲學思考,妖怪故事中還有其他的文化價值,比如有些古代典籍中的記載會有科普的作用。”據(jù)張云介紹,唐代《酉陽雜俎》中記載一個名為“修月人”的妖怪,“修月人”說,“月亮的情況像圓球,它的陰影多半是因為太陽光被遮蔽才產(chǎn)生的,在它的暗處,常常有八萬二千人在那里修月,我就是其中的一個!睆闹胁浑y看出,對月食的理解早在唐代就帶有些科學意味。

  兩千多年來,一代又一代人講述和記載妖怪的故事,留下了《白澤圖》《山海經(jīng)》《搜神記》《夷堅志》《子不語》《聊齋志異》等無數(shù)的經(jīng)典作品。

  而圖像表達的神怪形象,則至少需要上溯到萬年前。無論是興隆洼文化的石雕獸形神怪形象,還是高廟文化的陶塑饕餮形象、河姆渡文化陶塑聚首形象等等,都證明妖怪在中國的土地上,流傳萬年生生不絕。

  成都商報-紅星新聞記者 段雪瑩

  實習記者 毛渝川

編輯:陳少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