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視頻—正文 分享
安徽合肥一小區(qū)33位老人相約捐獻遺體
2021年07月08日 10:29  來源:中國新聞網(wǎng)

版權聲明:中新視頻版權屬中新社所有,未經(jīng)書面許可的使用行為,本社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。

  【解說】從2001年到2021年的20年時間里,安徽合肥蜀山區(qū)郵電新村小區(qū)里有30余位老人,先后辦理了遺體(器官)捐獻的申請登記手續(xù),其中四人已經(jīng)在過世后捐獻了遺體。這些志同道合的老人們成立了愛心社,互相關照“隊友”們的晚年生活,并希望讓更多人加入到他們的隊伍中來。

  【解說】7月6日,在郵電新村黨群服務站里,十幾位辦理了遺體(器官)捐獻的老人圍坐在一起,他們相互關心,聊著家常,同時也歡迎剛剛加入隊伍的三位新成員。

  【同期】合肥市西園街道美虹社區(qū)黨委副書記 孫妹娟

  二十年的發(fā)展,從原來的四五位,一直到現(xiàn)在有三十三位加入這個團體。最大的年齡已經(jīng)93歲高齡,最小的今年是50歲。夫妻總共有8對夫妻進行了簽訂協(xié)議。

  【解說】馬毅興奶奶的愛人吳朗是郵電新村申請遺體捐獻的帶頭人。上世紀90年代末,吳朗在住院期間了解到,遺體捐獻對醫(yī)學事業(yè)發(fā)展有所幫助,他立刻與醫(yī)院達成口頭承諾。2001年,吳朗去世后將遺體捐獻給安徽省紅十字會遺體(器官)捐獻中心安醫(yī)大接受站,完成當年的承諾。

  【同期】合肥市民 馬毅興

  當時一方面心情很悲傷,他去世了,畢竟來講幾十年的夫妻了;但一方面來講的話,覺得他還繼續(xù)“活著”,(他的)眼角膜來講,人家(受捐者)能看到光明了,(吳朗)能繼續(xù)為社會做事,我感覺到他還比真正的去世以后火葬意義增大得多,他還能繼續(xù)為社會服務。

  【解說】走進馬毅興奶奶家的書房,各類報刊書籍擺滿了整面書柜。在書柜里擺放了一個用薄膜包裹著的精致木匣子,外面用紅繩緊緊地系牢,里面則整齊地放置著她與愛人吳朗的志愿捐獻遺體(器官)申請登記表和榮譽證書。

  【同期】合肥市民 馬毅興

  一個人的價值來講,就是不管你的能力大小,你盡職盡責,這就是你的價值。

  【解說】今年76歲的陳國偉老人7月2日剛剛簽署遺體(器官)捐獻協(xié)議,成為郵電新村小區(qū)第33位遺體(器官)捐獻的老人。他說,愛人在幾年前簽署捐贈協(xié)議時,自己和孩子并不支持。但最近幾年,身邊不少老人都加入了進來,自己的觀念也發(fā)生了改變。

  【同期】合肥市民 陳國偉

  開始我家兒子他也不同意,他說(媽媽)辛苦一輩子了,(不應該)把遺體捐掉。后來我說,你們年紀輕輕的,本身也是黨員,你們都是黨員。后來我兒子(被)我做的工作,他也同意了,同意我自己就簽了。

  【解說】安徽省紅十字會遺體(器官)捐獻中心安醫(yī)大接受站副站長付杰從事遺體(器官)捐獻工作已經(jīng)有30余年,他表示,遺體(器官)捐獻的社會認可度在不斷提高。同時,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》中,對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做出了明確規(guī)定,這也是中國在遺體(器官)捐獻事業(yè)的長足進步。遺體(器官)捐獻,也從起初人們的“忌諱說”到如今的“自豪說”。

  【同期】安徽省紅十字會遺體捐獻中心安醫(yī)大接受站副站長 付杰

  2012年以前,每年也只能登記幾個人,接受幾例,現(xiàn)在我們全省大概有將近一萬名志愿者登記在冊,每年能接受一百多例。遺體器官捐獻在這幾年來,已經(jīng)發(fā)展到上萬人,也就是在這上萬人,背后幾萬人的家庭支持下,無私的支持下,他們(逝者)的愿望才得以實現(xiàn)。

  劉鴻鶴 儲瑋瑋 安徽合肥報道

編輯:陳少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