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——正文 分享
在博物館聆聽家國文化的歷史敘事
2021年05月18日 15:45 來源:中國江蘇網(wǎng)

  【地評線】漫評:在博物館聆聽家國文化的歷史敘事

  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日,今年的主題是“博物館的未來:恢復與重塑”。全國各地按照國家文物局統(tǒng)一部署,圍繞國際博物館日主題,開展數(shù)千場內(nèi)容豐富、形式多樣的活動,搭建博物館與公眾溝通的平臺。

  泱泱華夏,萬古江河。于方寸間,一覽千年。

  博物館是一種莊嚴而神奇的存在:承繼亙古不滅的中華智慧,激揚敬天法古的中國精神。有人說,“博物館者,非古董者之墓地,乃活思想之育種場!币蛔鞘、一方水土,一脈文化、一種精神——從南京博物院到中國國家博物館,從陜西歷史博物館到上海博物館……乃至蜚聲海內(nèi)外的北京故宮,它們,承載著一座城市的榮耀,見證著一段歷史的輝煌,更流傳著文化與文明的火種。從這個意義上說,散落在萬里神州的各色中國博物館,便是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在場敘事,是源遠流長中華文明的悠揚絕唱。

  “世易則時移,時移則備變!苯衲甑膰H博物館日主題,旨在共同探討在世界范圍內(nèi)疫情常態(tài)化防控的背景下,博物館面向未來應如何應對多重挑戰(zhàn),及時調(diào)整完善自身功能定位,積極探索博物館發(fā)展的新方向、新模式、新方案。是啊,博物館屬于一座城、屬于一種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,更是人類文明海洋里的滄海明珠。疫情之下,“云上”看展。數(shù)字來賦能,閉館不閉展。一件件凝固了人類文明之光的稀世珍寶,通過互聯(lián)網(wǎng)和VR、AR、3D全景息等技術生動起來。一方面,博物館真正“飛入尋常百姓家”,足不出戶,云游萬館;另一方面,傳統(tǒng)博物館突破地域限制,匯聚成全球的文明交響;謴偷氖遣┪镏`氣,重塑的是歷史之魂魄。

  一心天地間,一眼望千年。博物館不僅是“歲月失語、惟石能言”時代的文化憑證,更是華夏兒女聆聽家國文化歷史敘事的莊嚴之所!碍h(huán)姿瑋態(tài),百代是崇”的故宮博物院,“石刻淵藪,翰墨津梁”的西安碑林博物館,“壯志諧風雅,咫尺筑‘天堂’”的蘇州博物館,“以世界屋脊作門檻,以千年冰雪作門楣”的西藏布達拉宮,“鑿空絲路,連貫東西”的敦煌研究院……“往古者,所以知今也!泵骼碓鲂,崇德力行,震撼于歷史的縱深,我們知所從來,我們思所將往。

  古韻江蘇,博物有約。截至2020年底,江蘇全省共有備案博物館(紀念館)314家,其中國家一級博物館13家,與浙江并列全國第二。近期《江蘇省革命文物名錄(第一批)》公布,其中不可移動文物447處、可移動文物8759件(套)。這里有中國故事,這里有民族語言。這些數(shù)字的背后,是博物館文化與民眾美好文化生活剛需的同頻共振。

  “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、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(chǎn)、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……”博物館的未來,在于與世界、與人類的“超鏈接”。今天的江蘇大地,以學術研究為博物館運行的“頂梁柱”、精品展覽為博物館品質(zhì)的“金名片”、社會教育為點亮未來的“助推劑”,一座博物館就是時代坐標系上的一處“動力源”,為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貢獻著源源不斷的智慧與力量。

  鄧海建

  來源:江海明珠網(wǎng)

編輯:葉霖嘉